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

西左西右反民族飙文2 刘书林:痛批反毛反共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

小五七接:刘书林反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解放和政治解放
       下文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导刘书林新近力作。对于此类西左殖民论语词早已比腐尸还臭,不值深入批驳。小五七在此不予展开,不屑意和这种人浪费时间。
        1、 所谓“历史虚无主义”乃西方文化语词,即“否认历史规律及主流”的学术方法和学术立场。马主义、列主义是典型的“历史虚无主义”,自五四运动入侵中国以 来,立即用“封建主义”否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,从而否定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存在,为第三国际殖民中国铺好意识形态之路。毛泽东当了西方社会主义普世 (殖民)中国的代理人之后,凭借“历史虚无主义”对中华践行民族灭绝统治,临死时还在灭孔,还在搞“历史虚无主义”政治运动。西左殖民中国达半个多世纪, 全靠了“历史虚无主义”。如果刘书林要反“历史虚无主义”,首先要反马列毛。
        2、冷战结束后,美普登台,中国展开了全盘西化的造势,即美普“公知”们的“普世价值”宣讲。到2013年,已公然叫嚣“让美国统治中国是大好事”!从小 布什挺毛到奥巴马挺毛,美国耍的仍然是“历史虚无主义”——否定中华民族及其文化。充分展现了其战略目标不是支持中国民主化,而是让中国被殖民化。美国战 略东移,奥巴马亲自推动东海和南海事端,刚好给中国新政带来了突围机遇。这个突围机遇是:抛弃“历史虚无主义”——向民族主义回归。
         3、如果刘书林要反“历史虚无主义”,首先要反马列毛。中国必须立马抛弃洋主义(西方社会主义·共产主义),回到东方,回到“民族主义+民主主义”的中国,而刘书林之流所谓“历 史虚无主义思潮”是指“企图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”,而“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”是殖民主义谎话的产物,即历史 虚无主义的产物。我们只能走民族主义之路才能拯救中国,所以首先要揭谎,即揭穿殖民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才能获得文化解放和政治解放。
       刘书林反“历史虚无主义”是在于维护“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”,所以刘书林反的“历史虚无主义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解放和政治解放。刘书林之流,改革的最顽固的敌人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中国社会科学报刊文
痛批反毛反共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       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报  作者:刘书林
【学报核心提示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企图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 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。他们通过否定毛泽东,试图达到否定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、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的。在极端的历史 虚无主义者眼里,对毛泽东的评价是“功高盖世、罪恶滔天”。他们虽然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历史的主流、主线、主题方面具有“功高盖世”的地位,但即使这样, 他们还是要抓住他的一些错误,破口大骂其“罪恶滔天”。这是目前最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辞,反映了他们在历史评价方面的精神分裂症。

   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经成为扭曲和破坏人们科学历史观的重要因素。揭露和分析这股思潮的表现和本质,应是有关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。综观它在中国的表演,可以梳理出其三条主线。
    第一,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,甚至反对和否定近代以来的一切革命。
    在 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大众的眼里,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,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,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、艰苦探索的 历史;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,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,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;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,经过社会主义革命、建设和改革,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。但是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 眼里,这种历史全被颠倒了。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和社会党的世界观、方法论为圭臬,以颠覆性的政治疯狂为动力,提出否定革命、“告别革命”的主张,认为革命 只起破坏性作用,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。他们批评所谓“救亡压倒了启蒙”,否定五四爱国运动。他们甚至抛出了奇怪的逻辑:“挖掘”慈禧太后、曾国藩、李鸿 章、袁世凯、蒋介石、胡适等人的所谓进步意义,颠倒黑白,为之翻案、贴金,甚至把他们奉为英雄豪杰。相反,对林则徐的爱国行动、洪秀全的革命、康梁变法、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、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地位、鲁迅的神圣地位,大加否定,说他们带来了今日所说的“错误”。有的文章说,如果没有康梁的维新变法和孙中山 的革命,“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”。有人甚至主张把毛泽东、鲁迅的著作,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清除出去,换上胡适、周作人的文章。更有甚者,有人根据藏在美国 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日记,虽然不敢抹煞蒋介石的流氓行为,但要“还一个真实的蒋介石”,吹捧蒋介石,妄图重新写中国近现代史。在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眼 里,推动历史进步的人民大众及其领袖人物,浑身充满了错误和罪过,应该被打倒;昔日革命对象身上倒是具有值得挖掘的闪光的东西。
    美国杜克 大学德里克教授曾对美国汉学家的政治“转向”做了这样的描述:“先前一直被描述为解放史诗的革命史,现在却变成了衰落与失败的故事”,“革命带来的可能并 不仅仅是失败,它还可能打断了清末以前一直在进行的朝着现代化方向的发展过程”,“革命使潜存于中国文化中的恶劣习性与态度泛滥成灾”,“中国如果没有革 命,其境况会较好些”。看来,中国国内的历史虚无主义,还有点西洋“舶来品”的嫌疑。
    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表演虽然引起了极大思想混乱,但人们对这些荒诞的东西还是比较好辨别;危险的是个别党员、干部及其掌握的报刊杂志,也跟着起哄,甚至为这种思潮推波助澜、提供各种条件,极大地增加了这种思潮的危害性。
    第二,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一切建设的实践和成就。
    在 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大众的眼里,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,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,都是走向辉煌的实践探索。这段历史虽然不是直线一条,出现 过曲折和失误,但是比起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曲折和动荡,简直算不了什么。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,到今天,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新中国已经看到了更加光明的现 代化强国前景,激发了全国人民的中国梦,在全世界看来也是“风景这边独好”。
    但是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眼里,这种历史全被否定了。他们否定 指导新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,个别人甚至把他们都打成所谓“极左教条”,认为“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从根本上就错 了”。有的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,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,实际上是什么“民粹主义”。他们还采取攻其一 点、不及其余的手法,歪曲和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,无视它的本质和主流,硬是把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。他们利用我们纠正“文化 大革命”错误的契机,以批判“文革”为名,把党和新中国的历史说成是一系列“左”的错误叠加和延续的历史,并借此不断扩大否定新中国历史的范围。他们把发 生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个别事件加以丑化,罗列起来,以个别事件和“细节”,否定历史进步的洪流;以某些个人的所谓“口述”和“回忆”,推翻人民翻身得解放的 伟大历史变革,等等,不一而足。
    在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泛滥下,共产党人在历史上获得的执政合法性和合理性,就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。
    第三,反对和否定共产党的领袖和代表人物。
    苏 联垮台之前,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了掩人耳目,曾经把攻击的矛头集中对准斯大林,宣扬“批判坏的斯大林是为了保护好的列宁”。然而,随着背叛的浪潮高 涨,很快就从否定斯大林转向了全面否定列宁。在批判斯大林的浪潮中,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矛头很快转向了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,“民主纲领派”的头目 阿法纳西耶夫宣扬:“斯大林主义的实质在于列宁主义。”苏联发生过的教训,值得警惕。
   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企图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 思想的指导地位。他们通过否定毛泽东,试图达到否定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、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的。在极端的历史虚无 主义者眼里,对毛泽东的评价是“功高盖世、罪恶滔天”。他们虽然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历史的主流、主线、主题方面具有“功高盖世”的地位,但即使这样,他们 还是要抓住他的一些错误,破口大骂其“罪恶滔天”。这是目前最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辞,反映了他们在历史评价方面的精神分裂症。
    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:“灭人之国,必先去其史;隳人之枋,败人之纲纪,必先去其史;绝人之材,湮塞人之教,必先去其史;夷人之祖宗,必先去其史。”这些话有力地说明了能否科学评价历史关乎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,可以帮助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。
    (作者系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刘书林,男,1946年11月3日出生,汉族,中国共产党党员
1969年,
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到沈阳市第154中学任教师,教导处主任;1975年至1979年,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局党委秘书;1979年至1984年,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,助教,讲师; 1984年至1987年,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博士生;1987年至1996年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,青年工作系主任,兼党总支书记;1996年至1999年,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,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。
主要专业特长编辑
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。
曾讲授世界近现代史,国际 共运史,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,青年学,青年思想教育学原理,
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,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历史唯物主义通论,理论前沿专题讲座,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。参与研究的课 题有:国家委托重大课题“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”,“20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 的思想”;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课题:“党的领导与民主监督”;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:“当代思潮与 高校德育研究”。自2000年1月,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工作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